Wednesday, July 29, 2015

[給朋友的] 音樂劇筆記

這篇列出個人喜歡的劇。滿主觀的,每個人喜愛的不一樣。或是有時候同一齣戲第一次沒感覺,之後再看卻覺得好看,就跟看書一樣時機也要對才有感動或共鳴。(另外網路上幾乎每齣都可以查到心得或評論)。

寫在前面的小心得:如果擔心看不懂劇情,可以事先看故事大綱。

(2017.3) 除了幾齣經典的歌劇外,太陽馬戲團的 Paramour 滿精彩滿容易欣賞的。喜愛紐約的人則可以考慮以紐約為主題的 In Transit,用 TodayTix 抽 lottery ticket 還滿好抽到的 :)

[給朋友的] 紐約音樂劇買票資訊

常常有朋友來玩之前會問 Broadway 音樂劇的買票方式,寫了幾次覺得可以整理成一篇,因此寫了這篇(即使我本來覺得每個人都寫一篇也太重複...)。本來想像給朋友的訊息那樣減短寫,不小心就寫長了...

網路上資料很多了,我只著重在簡介買便宜票的方式與我比較熟悉的 rush tickets 部分,最後面則附幾個有其他資訊且更詳盡的網頁。

偷渡一則建議:
如果不排斥嘗試歌劇的話,Metropolitan Opera 提供網路購買當日的 rush tickets,只要 $25,比許多音樂劇實惠許多,買到的機會也相當大。當然,音樂劇會熱門是有原因的,歌曲容易朗朗上口,劇情緊湊參雜舞蹈表演形式等等。然後歌劇也有一些可能吸引一般人的地方,例如華麗精緻的佈景,雖然是外文但有字幕反而容易懂,唱腔十分細緻精煉等等。Met Opera 的表演廳也值得欣賞,通常觀眾的衣著也更為講究,就算當作去體驗一下什麼是歌劇也很不錯。

Monday, July 27, 2015

三間小而精緻的紐約博物館

這裡列出三間小而精緻,我很喜歡,覺得很值得參觀的博物館。

  • The Frick Collection
  • Morgan Library & Museum
  • Tenement Museum


紐約有很多各式各樣的博物館,有很多比較小的博物館也很精彩,但因為跟大都會(The Metropolitan)、自然歷史博物館(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現代美術館(MoMA)等知名博物館同在一個城市,對台灣觀光客來講名聲似乎沒有那麼響亮。

很多朋友來紐約看三四間有名的博物館,也就沒有時間力氣再看更多的。這篇可以給會在紐約待比較久、或是不想只看大博物館、或已經來過紐約的遊客參考。只是簡單的列出特色,其他地方還可以找到更詳細的資料。

這三間恰巧都是以前人真正生活過的空間,The Frick Collection 以宴客的廳堂為展覽空間,Morgan Library 主要部分是私人圖書館,Tenement Museum 則是胼手胝足的移民的生活空間。

另一個特色是因為不大,所以花一兩個小時就可以看完。又因為品質高,看完感覺收獲很多且滿足。另外也不會有超大博物館那種不知道要把注意力放在哪裡的困擾 :)(當然每個人喜歡使用的時間不同,我的感覺是看完剛好有告一個段落想休息一下的感覺。)


Thursday, July 23, 2015

2015 六月返台心得

間隔三年半才回鄉的結果是覺得什麼東西都變貴了。也許是在網路上看起來年輕人就業機會或薪資淒慘,讓我以為有能力消費的人不多。恐怕不全然是這樣,也許是富者愈富,貧者愈貧。這問題有點複雜。例如說,長輩們說在公司看到的部分年輕人因為薪水太少,乾脆不存錢,注重享樂而不在意把錢花光,想說反正等著以後繼承父母的房屋地產等等。聽到的時候雖然也為這樣的心態搖頭,但更感嘆薪資不公與高資本利得確實造成了負面的影響,人力與才能被導向對社會進步幫助不大的地方。假如許多年輕人的薪水甚至低於自己退休公教父母的退休金,叫大家怎麼會想要努力,能怪這些年輕人這麼想嗎?

又想到有些台灣公司以愛國愛鄉愛家希望吸引留學生返台工作,而在美國的公司以聰明有能力的同儕以及鼓勵合作的環境吸引人。(雖然不是強調的重點,但同時美國公司的薪資與福利也非常好...)有點感慨。

在臺北路過許多房仲門市,大安中正區四五十坪的房子動輒五、六千萬,租金則低於五、六萬。看來台北精華地段房價租金比真的很高。我還是相信租金反映對房屋的需求此一說法。另外臺北人口這幾年持平,很難想像之後房屋需求會大增。(不太相關不過可不可以不要再蓋又高又醜又沒人住的房子了。)

很高興看到一些只賣一味堅持扎實做法的老店還在,很高興他們撐過了大家偏愛新鮮事物的時期。不過我想胖達人會紅,代表有些人吃不出來真材實料,或是就算自己不覺得好吃也想要跟流行。(好啦我承認沒吃過而是聽來的XD)這個現象不管在臺北還是紐約好像都可以看到。

水果,台灣的水果是留學們想念的一部份。不過這次發現臺北買得到的水果有些又貴又沒有從前好吃。如果直接跟小農買,價錢便宜又好吃,但是運費幾乎跟水果一樣貴,加上運費後可能跟臺北買的差不多價錢。到底怎麼判斷中間商/運輸商”應得”多少錢?另有一說是中國遊客來台帶動物價上漲,例如他們想吃蓮霧,但根本不知道蓮霧哪裡有,或是不會去產地,那商人便把蓮霧送上阿里山等等他們會去的地方,高價賣出。噢,我之前沒有想過這個可能。那因為中國遊客來台造成水果或夜市漲價,果農跟夜市老闆到底有沒有賺到啊… 不知道有沒有這方面的論文。

另外,也注意到因為出國幾年我開始介於台灣居民跟僑民中間,說話好像要小心,即使目前對美國來講我只是非移民目的的學生身份。我不想成為在國外對台灣說三道四而且對台灣認知停留在出國時刻的活化石。(我知道我以前多受不了這種人。)可是我也還是關心台灣社會的走向,也希望哪天能做些什麼。到一個新的環境的時候難免會注意到跟以前住過的地方有什麼不同,比較生活的舒適便利、比較社會觀點、比較對世界的看法。第一次是芬蘭對比台灣,現在是美國對比台灣跟芬蘭。可是我希望當我講國外的優點的時候是希望台灣進步,當我講台灣的優點的時候是希望保持,也希望大家(包含我)能不卑不亢。這些現象背後總有些原因、有些脈絡,不是單純好或不好。總之希望在點出我認為的國內外的優缺點時不帶著令人討厭的情緒,像是謾罵、輕視、或是想顯得自己比較高級。

Thursday, July 16, 2015

Tuesday, July 14, 2015

從臺北果汁吧跟珍奶店說到紐約抹茶店

這次回臺北喝了好幾次芭樂鳳梨汁。以前就很喜歡果汁吧,雖然一杯水果原汁比便宜的珍奶貴上許多,還是很喜歡新鮮水果的味道。媽媽一直說希望路上的果汁吧能比飲料店多,覺得水果是台灣的特色之一,如果能更多人欣賞現打果汁,也更能穩定水果產業吧。我覺得看起來有變多的趨勢,起碼跟三年半前比,有許多新的店家開始賣,有些水果攤也設了果汁吧。應該是因為喜歡喝的人也變多了吧?

其實在台灣的時候不常喝珍奶,偶爾會很想喝,可是平常不太喝。反而是到美國來以後跟同學們喝著喝著開始喜歡。常喝之後慢慢變得比較挑剔,我喜歡茶味重的、加鮮奶的、有紅茶以外的選項的。最喜歡的可能是紐約的 Teado 跟灣區的 Ocha。臺北的話,這次覺得烏鐵、茶湯會還有一品蘭敘不錯。

感覺手搖飲料有漸漸精品化的趨勢,從臺北街頭出現較高價但也較講究的茶店可以看出來。就像咖啡精品化的過程一樣,開始重視茶葉品種與來源、重視品質、重視使用天然原料熬煮調味用果醬、重視做茶類飲料的每一個環節。

說到珍奶店,有時候會想為什麼珍奶店不常像咖啡店一樣變成一個有氣氛有特色的空間。現在大家會去喝飲料,可是不會去朝聖。在紐約一杯珍奶的價錢跟咖啡相差無幾,亞洲人或亞裔很愛,可是好像也沒有變成一種大眾間的流行。(好吧,私心希望流行起來之後每幾個 block 就有一間好喝的珍奶店。)

不過紐約人的口味也真難捉摸,有時候覺得在紐約「行銷」似乎占了很大的比重。譬如說 Christopher St. 地鐵站旁專賣抹茶拿鐵的店。有著類似咖啡店的形態與氣氛。裡面總是擠滿了人。可是我們試了兩次,都覺得不香不濃不好喝。到底是我們不懂,還是這些人不懂。他們究竟是真的覺得好喝,還是只是在跟潮流?而幾間日式抹茶拿鐵道地濃醇的店反倒沒有這麼熱門。家裡附近的咖啡店似乎也跟風開始提供起抹茶拿鐵,可惜也是不夠好喝。(就算每個區域都有提供抹茶拿鐵的店,可是大多不好喝又有什麼用。)

紐約 Teado: http://www.yelp.com/biz/teado-tea-shop-new-york (桂花烏龍奶茶)
灣區 Ocha: http://www.yelp.com/biz/ocha-tea-caf%C3%A9-and-restaurant-mountain-view-2 (Hojicha Latte)

這篇 關於珍珠奶茶 簡列各地我喜歡的店

Monday, July 13, 2015

紐約日式麵食筆記

這篇是紐約的日式麵食記錄,根據個人口味喜好的主觀心得,因此只能當做參考。譬如說我偏好清淡的湯頭,而拉麵有許多不同流派,許多重濃厚,因此有些朋友跟我喜歡的店家完全相反。另外,名單並不完全,據說紐約有六十家拉麵店 (2015)。隨著去吃的店增加,這篇可能會增加新的心得。

偶爾更新的心得簡述

(2017.3)還是很喜歡 RakuMu Ramen 、Samurai Papa 跟 Kokage,大約一年吃一次的牛肉拉麵 Takashi 也還是很好吃。

(2016.4)最近很喜歡的是賣烏龍麵的 Raku,吃過四種不同的烏龍麵都非常喜歡,saba sushi 也很好吃。假日晚間好像多少需要等,但是下午來通常會有位置。

(2015.8)去了 Ivan Ramen 跟 Mu Ramen 之後也覺得非常喜歡,是很用心的食物,有機會成為我最喜歡的拉麵店。(這兩家中目前喜歡 Mu Ramen 略多一點。)

(2015.7)整體來說,最喜歡的還是 Totto Ramen 本店,但是為了避開排隊人潮只會在早一點的時間去。特殊的秘密拉麵類中,在 bar 裡面的 Benkei Ramen 跟只有週末午夜開的牛肉拉麵 Takashi 都非常好吃,只是營業時間特別,不是那麼常去。另外,也很喜歡精緻走向的 Kokage,其 saba sushi 特別好吃,不過價格不便宜。蕎麥麵店 Cocoron 也不錯。位於 Williamsburg 的 Yuji Ramen 以魚為主題,精緻好吃。平日較常去的大概是 Jin RamenRamen Ya,不過這可能跟一般活動範圍在曼哈頓西邊也有關係。


最下面有地圖,另外,我做了一篇簡單的索引紐約日式麵食筆記之目錄

Tuesday, July 7, 2015

歌劇筆記 (紐約 2011-2015)

聽歌劇這個興趣是在紐約開始的。以前總覺得歌劇很不容易懂,講究歌唱技巧,可是傳統唱腔不像百老匯音樂劇容易朗朗上口。又因為講究技巧,主角們也不像音樂劇的外型亮眼。

然而在找尋紐約有什麼特別的活動的時候發現大都會歌劇院 (The Metropolitan Opera) 有提供平日 $25 週末 $35 的學生票,而且還可以事先在他的官方網站上買,不像音樂劇的 rush tickets 要當天現場買,可能要排隊也可能買不到。除了學生票,他們也有表演當日的 rush tickets,原本是去現場買,一度改成前一天在網路上登記抽籤,現在則改成當天中午在網站上購買,先搶先贏。買到票的機會還滿大的,而且位置通常不錯。

2011 年自己去看了 RodelindaSatyagraha。這兩齣都不是極出名的作品,一個比較早期,一個是現代的抽象創作。看了之後還是不太確定自己喜不喜歡。

下面則列出了 2012 到 2015 年間看的歌劇以及短短的外行人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