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6, 2017

我學習瑞典語的緣起、動機與目標

緣起

我開始學瑞典語的情況滿特別的。我在高中的時候交換學生到芬蘭一年,當時剛好分配到瑞典語的高中。芬蘭有兩個官方語言:芬蘭語跟瑞典語。其中講瑞典語的人口其實只有約 6%,我住的城市也差不多是這個比例,但還是算是雙語城市,有瑞典語的小學、中學、高中與大學。住的三個接待家庭中,有兩個主要講瑞典語,一個主要講芬蘭語。在城鎮中主要還是講芬蘭語,所以其實接觸瑞典語的時間大約只有一半。


過程


一開始的時候主辦交換學生的扶輪社安排了給所有交換學生的 orientation (迎新、新生訓練?),當時有約一週的半天語言課。在那裡學了基本的發音、字母、基礎文法、代名詞跟一些生活中會用到的詞彙。再後來就讀的學校有一位老師幫我們上了約三、四次一個小時左右的課程。之後就靠自己唸了。我買了課程中使用的書 Nybörjarsvenska,搭配瑞英-英瑞字典,一課一課讀。因為一天中有許多時候會聽到瑞典語,比較沒有無法掌握腔調跟發音的問題。

不過中間的接待家庭主要講芬蘭語,少了許多練習的機會,因此進步比較慢。(現在回想起來沒有趁機學芬蘭語真的很可惜,當時覺得應該專注在一個語言上就好了,可是後來聽說曾經有一個荷蘭來的交換學生兩個語言都講得很好,顯然是可行的。)但搬到最後一個接待家庭的時候,我決定開始只講瑞典語,又剛好跟那個家庭六歲的小孩變成好朋友,不會的字他都可以用很淺顯的語言解釋給我聽。(對我來講,已經習慣講英文要轉換成瑞典語有點難,但是一開始就講瑞典語,排除了其他的可能,這樣要持續比較容易。)

離開芬蘭的時候瑞典語大約是可以生活對話,但是看新聞還是有困難。後來只有靠跟接待家庭寫信維持,有一陣子退步滿多的。一直到十幾年後,我在紐約時發現紐約有瑞典語課,才重拾學習瑞典語,這次把文法比較扎實的弄清楚,不像以前覺得可以溝通就好,但是上了一年半的課之後又因為忙而沒有持續自己學習,但此時也因為即時通訊軟體的便利而跟芬蘭友人更頻繁地聯絡,因此不至於退步太多。

又過了一兩年,開始在 Facebook 上 follow 一些粉絲頁,有次不知道怎麼突然想到,就開始 follow 芬蘭的瑞典語新聞。因此每天滑 newsfeed 的時候總是會看到一點瑞典語,有些新聞讓我很感興趣,會比較認真讀。之後剛好友人傳給我一個在美國實習的芬蘭人的部落格,發現看部落格還滿適合我的程度的。

此時藉由網路文章與簡單新聞播報慢慢克服了門檻,進入算是可以閱讀一部分的文章的狀況。一旦可以在幾乎不需要查生字的情況下閱讀一些文章,開始大量閱讀就變得容易許多,配合 Google translator,字彙量增加很快。

在某次夏天拜訪了睽違九年的芬蘭,喚起我對瑞典語的許多記憶,但發現我跟友人們討論到比較深入的話題時會切換到英文。這次回紐約後,決定要好好學瑞典語。剛好發現有更進階的課程,就報名了課程。(瑞典語算是冷門語言,不時會有課開不成的問題。)這次除了藉由課程讓自己有對話的機會外,也發現滿喜歡這次的同學的,大家用初淺瑞典語聊瑞典/北歐或是聊紐約滿好玩的。


動機



其實不是每一個交換學生都有動機學當地的語言,尤其同學們跟接待家庭們的英文都很好,很容易溝通,瑞典語也不是一個很「實用」的語言:講瑞典語的人口可能不到一千萬,這其中多數人也會講流利的英文。我一開始會想要學會主要是覺得不能丟臉,我想像回到台灣的時候,即使我可以找藉口說我住在一個主要講芬蘭語的城市、其中一個接待家庭講芬蘭語,別人大概也會理解地點點頭,但我終究是錯失了一個學語言的好機會。想到這就讓我有種要發憤圖強的感覺,剛好秋冬黑夜漸長,戶外活動的時間愈來愈少,在室內的時間就好好讀瑞典與課本。

等到我真的開始使用瑞典語生活的時候,我覺得這是一個很美妙的體驗,語言結合文化與生活,讓我體驗到了一些以前沒有過的經驗。我覺得用英文經歷這一切感覺就有點失真了,彷彿隔著層玻璃。很多感覺要用瑞典語描述才生動,會喚起當下的氣氛與感受。我覺得這個語言包含了我對芬蘭的美好記憶以及與當地人的友誼,這一切讓我對瑞典語有感情。


目標



我的學習目標是希望可以跟芬蘭的朋友聯絡,可以用瑞典語討論近況與時事,當拜訪他們的時候可以自然的對話。也希望能閱讀瑞典語的文學作品,尤其有興趣的是關於芬蘭瑞典語區的生活的。

Saturday, April 1, 2017

[紐約展覽] Treasures from the Nationalmuseum of Sweden: The Collections of Count Tessin @ Morgan Library

這個在 Morgan Library 的展覽展出瑞典國家博物館(Nationalmuseum)的館藏,展出的作品都是由十八世紀瑞典的 Tessin 伯爵所收集的歐洲畫作。有十五、十六世紀意大利、法國、荷蘭的名家素描,也有十八世紀當代的法國畫家的素描與油畫。





 Tessin 伯爵繼承他父親收藏的素描作品,年輕的時候就到歐洲旅行及收購畫作,更曾經居住巴黎進行非正式的外交工作,因此有機會收購許多畫作,也結識了一些當代的法國畫家,並委請他們作畫。他在巴黎建立起了收藏家的名聲,但也因為法國生活與收購藝術品的花費讓他回到斯德哥爾摩之後面臨財務困境,決定拍賣畫作。後來瑞典國王向他購買一部分的收藏,之後公主也收購他的藏品,讓這些作品留在瑞典。也因此這些藏品後來成為 1866 年成立的國家博物館的館藏。





     



- something new, something 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