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anuary 14, 2016

2015 年度回顧:吃在紐約

模仿 Grapevine 的雷克雅維克年度餐廳推薦,從一些項目裡挑出我在 2015 年最喜歡的店家。


Briciola



拉麵



抹茶

  • Ippodo 一保堂
    用的是自家高品質的抹茶粉,很好喝,其他店家無法望其項背。
  • Matcha Cafe Wabi
    抹茶拿鐵味道調的剛好。


珍珠奶茶

  • Teado
    自從知道在中國城的 Teado 之後,一直都是我心中最好喝的珍珠奶茶店。我喜歡桂花烏龍奶茶或是茉香烏龍奶茶。

韓國菜

  • Cho Dang Gol
    豆腐鍋很棒,很喜歡他們的豆腐。小菜也好吃。但覺得石鍋拌飯略貴,且相較之下也沒有特別驚豔。

咖啡店

  • Bluestone Lane Coffee
    咖啡好喝,氣氛也深得我心。在紐約有不少間店。上東城的在教堂建築裡,滿特別的(但週末下午人滿多的),西村的則明亮閒適,有點鄉村風格的感覺。

Pizza

  • B-Side Pizza
    麵皮好吃。口味有創意,但是好吃,不會奇怪。啤酒跟 cider 選擇很不錯,我們喜歡 Downeast 的 cider。

義大利菜

  • Briciola
    氣氛很好的義大利餐廳。不會太貴,以小盤為主,食物很好吃。

法國菜

  • Racines NY
    氣氛、食物都不錯,也喜歡他們推薦的酒。(在紐約試了一些米其林餐廳都沒有特別喜歡,稍微高級的西餐廳中最喜歡的是這家。)

牛排

  • Jacob's & Co. Steakhouse, Toronto
    只去過一次,但那次覺得美味程度堪比 Peter Luger,但是更為精緻。

  • The Language of Food: A Linguist Reads the Menu在講關於食物的語言,講語言的變化與食物的變遷。印象最深的是講番茄醬的英文其實來自以前的閩南語,ke 的音應是「鮭」,以前好像指醃魚,現今意義已經不同。第二個音則來自「汁」。由此講閩南的發酵醃魚醬怎麼由海路傳到歐洲,變化後出現在珍奧斯丁的家族食譜中,又怎麼變成現今美國的番茄醬。該章節結語說,其實全球化早就在發生了,原來這麼「美國」的東西是源自中國啊。還有其他食物的例子,我們以為是傳統的、本國的,其實可能是數百年前來自海外、來自國際貿易的產物。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