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anuary 26, 2016

媽媽的紐約小日記

媽媽曾經來訪幾次。白天我們上班上課的時候媽媽自己出去外面逛,通常走輕鬆路線,可能一天去一兩個景點,然後有些日子早早去買菜回家煮菜。有些日子我們則約著去看表演聽音樂或是去餐廳吃飯。

也因為煮菜是其中一個重要項目,媽媽發現或是代替我們去探索的景點中有很多肉店、雜貨店、市集等等。媽媽喜歡嘗鮮,常常在市場買回有趣的產品,有時候很可怕(「媽媽你怎麼買那個,那個很難吃耶」)有時候有新發現。像是拿 turnip 跟 parsnip 來煮排骨湯,不比蘿蔔難吃。拿沙拉菠菜葉來炒青菜也方便(而且媽媽買的時候不知道那是菠菜。而這個我應該要發現才對。)

另外,媽媽觀察力敏銳,很擅長找市場跟廁所。也在找這兩者的時候發現一些有趣的地方,媽媽的經驗體現了這個概念:旅行最有趣味的地方往往在於事先沒有規劃的部分。

以下把媽媽寫的日記分享出來:



這是找到中國城的故事,開頭節錄在這篇 台灣媽媽的紐約行 了。

中國城的第一次,真的讓我很得意,哈哈哈!我真得沒料到我會無意中看到德昌。

我在那看到的一瞬間,簡直不敢相信這就是你說的德昌,幸好我也有很認真的聽進去你說的店名。我跟老太太走在德昌對面街道時,還不忘要四處瞧瞧,看到德昌那兩個大大的字時,非常非常驚訝。因為那條街還不是那麼熱鬧到我可以判斷我是進入中國城。

結果我是先跟老太太走進一棟建築物,好像是銀行...的,還有很多人等著搭電梯。我就看到很多旅行社、牙醫在不同層樓。後來我有點膽,哈!也是因為要找廁所。就到牙醫那層樓去上廁所,都沒有被尋問,所以我就可以放心逛中國城了。

我是先往前走,看到比較大的馬路,往左邊看,好像有個像圓環的小公園。我選擇先過馬路,往前走,看起來比較熱鬧,無意中碰到一群華人小小孩。一個個像清朝時代留長辮子的臉孔,好像是從時光隧道走過來的。我一下子簡直看呆了,因為只有在電影或書上看到那個時代的留長辮子的中國人,沒想到會親眼見到小小版的,太神奇了!中間有幾個外國小小孩。外國老師帶領著從學校走出來,在街上嘰嘰喳喳,還進去店家和店老闆說話,我就跟著走,看得入迷。但怕迷路,又走回那個大馬路,心想一面逛一面找到地鐵站回家,就先去德昌買肉,開始我的中國城冒險。

這就真的是憑著直覺跟著人群走,我就走到我以為最熱鬧最大的街道。但走了很久,又把你給我的那小本萬用地鐵地圖拿出來對照,想要找到有點關聯的地名,也問了店家,但是走了很久很久就是都找不到,我覺得應該是被我給漏看了,後來好不容易看到有路邊地圖。好像在另外的路上,又提著一顆亂亂的心,更小心留意周遭情況。後來有看到一群群的人不時從我的對面方向走過來,很像才剛到中國城的樣子,我心想有可能快要找到地鐵站了,終於又走了好長一段路,看到了地鐵站。那時心中的開心可真無法形容。

從我認真要找地鐵,到真的找到,可能有一個多小時,那時只是心想中國城可真是大,我會不會還沒有到真正的中國城,不然怎麼會沒有地鐵站。又無法回頭,因為離我下車的那裡好像很遠了,而且我也越走越亂,迷路了。到了地鐵站,走來走去,無法確定那輛黃色的可以搭,這次我不敢亂搭了,因為時間不夠我去胡亂闖。就搭綠 6,再轉 7 號到時代廣場換 1 號,終於回到家放好東西,再跑到116街的哥倫比亞大學小教堂,晚了 5 分,你和姐已經坐在前面長椅上等我了。接下來,當然就聽媽咪說個不停...

結論是下次要記得給媽媽詳細一點的地圖。

另外這篇雜記第一次來紐約找我們的時候的小事件,含有找到 Strand 二手書店那天的完整故事,其中一段也是節錄在這篇 台灣媽媽的紐約行


到中國城是第一次到紐約自助旅行的初體驗。

9月27日清晨抵達紐約,睡了兩、三天,都是睡到被你叫醒出去認識環境。去銀行、辦手機、去買地鐵票、實地搭地鐵、去超市商店、去大都會、去布魯克林大橋、去中央公園、去吃餐廳、去姐姐的新實驗室、去168街看房子...

10 月 1 日就開始放牛吃草,出門自由行。本來是想照書上說的去搭船,看自由女神。又是免費,又 1 線車就可以到達,應該不難,很開心的自己要首次出門去看紐約。那時真的完全抓不到任何對紐約的地理環境配置,所以真的是亂亂走,誤打誤撞的來到中國城。

經過多次的亂亂摸,終於在到海邊票亭買打折戲劇票時,將附近那整片串連起來,才終於開始對紐約有完整的概念 。也是因為你很有耐心的在電腦上秀出路線,並且寫了小條子告訴我出地鐵站後要怎麼走。真的很複雜,我小心的背起來,試圖連結到腦海裡。實地上,我出地鐵就亂了。看到華爾街,很多的觀光客,再時時翻出你的小抄,經過大教堂,走到海邊,看到那有點熟悉的大馬路。看到紅15號公車,想到我搭到中國城時有經過這裡,猛然醒來發現中國城就在附近,這裡算有點熟悉。

那一大塊拼起來,我發現我好像可以自在的穿梭在華爾街、中國城、票亭海邊、聯合廣場、烏克蘭香腸。腦海中真正可以有感的逛,而不是東一塊西一塊零星的印象,也更能清楚的掌握整個紐約的正確方向。

話說 2014.2.4,紐約,2 度到 -5 度,下雪過後的樹好漂亮。我想可以出門去買烏克蘭香腸,我坐到附近地鐵站,走出地面,發現陽光很大,大藍天,又沒有什麼風。看到不遠處有座教堂,路面還 ok,就想走去看看,室內很溫暖,只有兩、三個人,還有一個人躺在長椅上睡著了。我也坐下來,靜下心來養神,享受著這種寂靜。過了好一段時間,我想要先上廁所,教堂裡沒找到,我以為和哥倫比亞的教堂一樣會在地下室找到很大很寬敞舒服的廁所。

太陽有點沒那麼大了,也不能在外面晃太久,我就想到聯合廣場旁的商店有我熟悉的廁所。所以我就沿 12 街往聯合廣場的方向走去。走走走,一面進去有趣的店晃晃。經過一家店門口有些有趣的書和包包,我本來不以為意的往前走,因為不怎麼起眼。突然想到美國書店通常會有廁所,我也已經上過很多家書店的廁所,都很大又舒服。這間會是書店嗎?

我就走進去,首先是看到收舊書的牌子高掛著,櫃台大又寬敞,就覺得被吸引。

當然要先找到廁所,才能自在的逛,看到那一排排的二手書,整理得很讓我流連。又看到那一堆很有趣味的包包,心想一定要告訴你們,你們一定會很喜歡,當然還有那些卡片...

我觀察到有人搭電梯,我看了又看,好像沒有限制,但我還是先一層樓一層樓的走上去,再走下來。慢慢的欣賞,越看越愛。

回到一樓搭電梯到那特殊樓層。哇哇!簡直像是進入博物館 。又可以摸,可以翻閱。當然還有些鎖在透明櫃裡。還有那沙發椅。我簡直像發現新大陸的驚喜。那時我心中就浮出,這可能是我一再在書中看到的有名的二手書店,也是我一直放在心中必遊之地,沒想到居然就在這麼寒冷的天氣,不能在外面久呆的氣候中,被我無意中走到,心中一陣狂喜。

我記得見到你們時,都難掩那種興奮,也記得告訴你們這家好像書上有介紹。只是從書上讀到的只是很獨特的描述,沒想到是這樣的有味道。美國的這種獨立書店一直讓我非常喜歡,光是進去東聞西聞就讓我陶醉。你舊家附近的 Broadway 往歷史博物館的路上也有家書店,有兩、三層樓,也是很有趣。有時還會看到舉辦作家讀書會,場地和佈置都讓我感到很輕鬆自在,當然這也是找廁所的新發現。(編按:應該是 W 82 街路口的 Barnes & Nobles 吧。)


果然應該要給媽媽地圖啊。

烏克蘭肉店是姊姊的烏克蘭朋友推薦的。烏克蘭菜很有名的一個特色菜是 salo ,豬肥油,肉店裡可以買到煙燻或是鹽醃的,可以配烈酒當下酒菜。姊姊一直很懷念以前烏克蘭朋友從家鄉帶來的 salo,特別跟媽媽講。媽媽那天去買,可惜沒有成功,只買到其他的香腸等等。後來姊姊在帶我們一起去,跟店員講了好一陣子,店員才恍然大悟,說「salo 啊!」。我們猜測是因為我們看起來不像會買 salo 的人,也沒想到我們說的是烏克蘭文,加上我們的腔調可能不完全對。不過也是很有趣的經驗。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