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餅在芬蘭非常常見,幾乎各地的麵包店或是賣簡餐的地方都可以看到,超市中一定能找到數個品牌的冷凍 Karelia Pie,旅館早餐通常也會供應。這也是芬蘭家庭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餅,可能當宵夜吃,可能當週末下午的點心吃。
其實大部分的芬蘭家庭並不常做這個餅,有的家庭會在聖誕節的時候製作,有的媽媽可能幾十年來也只做過幾次而已。但是家家戶戶的冷凍庫裡幾乎都會有一些買來的 Karelia Pie。大概是因為製作費時,加上實在太容易買到了,就像在台灣也很少有家庭常常自製蘿蔔糕或水餃。
這個餅的一個優點是容易保存,冷凍之後拿出來時微波或用烤箱烤一下就一樣好吃。(當然剛出爐的還是好吃一點。)大概因為過往生活困苦,且冬日嚴寒,芬蘭許多食物都有這樣的特色,適合一次做很多,凍起來慢慢享用。在現代生活中,這樣的特性則變成客人來的時候方便準備的點心,只要在冷凍室中放一些備用,就算很臨時也可以拿出來招待客人。
其中一個傳統的吃法是在上面抹上蛋黃奶油,蛋黃奶油製作簡單,但是非常好吃。其實就只是把白煮蛋跟室溫下軟化的奶油混合而已。(如果多出來的話也可以拿來抹一般的麵包或土司。)
根據維基百科,古時候內餡是大麥,十九世紀中開始使用蕎麥或馬鈴薯,再後來因為貿易的關係才開始出現使用米的版本。但現在在芬蘭最常見的內餡是米,偶爾也會看到用馬鈴薯泥的。
(至於我為什麼會想做這個餅?就跟留學生思鄉的時候會開始做家鄉菜一樣,在紐約還沒找到哪裡可以買,只好自己做囉。)
Karjalanpiirakka | Karelska Piroger | Karelian Pie | 卡累利阿餅
(二十個)餅皮:
黑麥(裸麥)麵粉 rye flour 250 g
一般麵粉 flour 250 g
水 300 ml
鹽 1/2 茶匙
內餡:
米 170 g
水 300 ml
牛奶 1 公升
鹽 1/2 茶匙
用來沾烤好的餅的奶油水:
奶油 50 g
水 250 ml
牛奶 50 ml
蛋奶油(比例可以按自己的偏好調整):
白煮蛋 4 個
奶油 120 g
g = 公克
1. 先煮內餡,將米與水加入鍋中,煮滾一兩分鐘,之後加入牛奶,小火慢熬四十五分鐘,不時攪拌以防止底部燒焦。最後會變成十分濃稠的粥。(這種粥也是芬蘭常見的點心,吃的時候可能加上煮過的水果醬。)
![]() |
差不多熬好的濃度。 |
2. 一面熬粥的時候開始做餅皮。將餅皮的材料混合,揉成表面光滑的球。分成二十份。
3. 將每份桿成橢圓形的餅皮,約一、兩公釐厚。在餅皮上放置適量的粥,沿著四周把邊緣拉起蓋住粥的邊緣,稍微捏出縐褶。
![]() |
真正的餅邊緣比我做的壓得更扁。 |
5. 將水、牛奶、奶油混合的液體加熱煮滾,餅烤好之後進入熱的奶油水中,再拿出來放涼、讓餅皮變軟。可以用錫箔紙包覆,讓餅皮更軟。(餅皮太硬的話不容易吃。)多餘的可以冷凍起來,要吃的時候用 400 F / 200 C 加熱十分鐘或是用微波爐加熱。
6. 吃的時候上面可以塗蛋奶油。蛋奶油就是把稍微弄碎的白煮蛋跟室溫下軟化的奶油混勻。
參考食譜
Karelian Pies ... and a winner! @ Scandi Home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