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富差距小 以及 超級富翁的貢獻 之間的矛盾
芬蘭社會貧富差距小,可以說大家都是中產階級,很少極富與極窮。而美國貧富差距大,有著非常富有的個人與家族,也有掙扎在貧窮線以下的人。我一直很喜歡芬蘭這種均富,但是也需要體認到,美國的超級富翁,對社會也是有貢獻的。不少超級富翁願意投資有風險的產業 (他們錢多到不那麼在乎失敗),這也許解釋了為什麼美國是許多最新的科技或服務的產生地。
有聽過一點相似的論點:北歐人民平均素質高,但是也因此社會給個人的框架也比較多。美國很自由,這樣的自由可以讓有才能有想法的人任意發揮,但同樣的自由也可以容忍懶散愚蠢的個人。
前述兩者都有缺點,但滿重要的是認知到這兩種可能性的優缺點,而不是直接否定其中一種。當然大家應該都很希望看到另一種可能,既兼顧自由,又提升人民素質。既均富,又有足夠的錢能夠投資到高風險高報酬的事物。
如何在強大且霸道的鄰國威脅下維持一定程度的自主
台灣與中國的關係,跟芬蘭與俄國的關係有點相似。
芬蘭最近在經濟上困頓,是因為幾個不利的事件相繼發生,像是 Microsoft 併購 Nokia 之後大幅裁員,以及西歐與俄國交惡導致俄國停止從芬蘭進口商品。
其中,俄國市場影響芬蘭經濟,就如同中國市場影響台灣經濟。而對於經濟的控制能力也帶來對於政治的控制能力:俄國/中國可以以經濟作為手段脅迫芬蘭/台灣在政治上順從。
那有沒有解決辦法呢?有一個小事件也許可以作為參考。
俄國禁止歐盟的乳製品,重創芬蘭乳製品產業。但是在禁運不久之後,俄國開了一些例外,其中重新開放進口芬蘭的不含乳糖的乳製品(lactose-free dairy products)(相關新聞)。
一樣產品可能救不了芬蘭經濟,但是如果多一點這樣的產品,也許有希望可以讓自己的經濟不那麼受政治因素影響。
增加自己實力大概是唯一的解法,如果我們有特殊的產品是他們很需要的,那他們也無法借由禁止我們的商品來重傷我們的經濟。這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不容易,尤其台灣過去經濟發展著重在便宜的勞力上,要變成以技術為主的產業需要整體環境的鼓勵。其實我們知道這個道理已久,卻還沒有做到。
例如部分台商決定逐水草而居,往勞力便宜的國家移動,而非提升技術。不過能夠提升技術需要大量金錢,這可能其實來自容易賺的錢。只是要注意到賺眼前的錢的同時也要開始看向未來。
在現實的國際政治中,了解國際局勢與各國利益所在之外,很重要的是增進自己的實力。穩健的經濟實力給予談判桌上的空間,也可避免他人視進口我們的商品彷彿給予我們的恩賜。
在現實的國際政治中,了解國際局勢與各國利益所在之外,很重要的是增進自己的實力。穩健的經濟實力給予談判桌上的空間,也可避免他人視進口我們的商品彷彿給予我們的恩賜。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