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18, 2015

芬蘭印象

我在 2000 - 2001 年的時候到芬蘭西南部的 Turku (Åbo) 當高中交換學生一年。我就讀的是瑞典語的高中,住的三個接待家庭中有兩個主要講瑞典語,一個主要講芬蘭語。當時芬蘭約有 6% 的人口母語是瑞典語,芬蘭語跟瑞典語都是芬蘭的官方語言。Turku 的瑞典語人口大約 5.4%,因此在城市中主要還是講芬蘭語,我在街上則多以英文溝通。

那一年的經驗讓我很喜歡芬蘭,芬蘭的景色平淡卻雋永,芬蘭人也是。芬蘭人在歐洲是著名的害羞內斂,他們不會故作熱情,可是熟悉之後都是很要好的朋友。也可能因此,一旦了解芬蘭,很多交換學生都非常喜歡芬蘭。芬蘭很單純,人們實際又不卑不亢,讓訪客很容易找到芬蘭認同。



此外接觸到芬蘭人看事情的角度跟看世界的角度,對於形成我現在的觀點有很重要的影響。當時的芬蘭社會鼓勵對同一個議題的不同看法,大家討論事情的時候常常會說贊成的人怎麼說,反對的人怎麼說,而我因為如何如何而有此看法。也許因為媒體環境造成大家習慣從不同角度看事情的習慣,不讓支持或反對流於膚淺的口號。

在芬蘭的時候讓我印象深刻地是身為「小國」而有不卑不亢的態度。人們常說因為芬蘭小,所以要多學不同語言(同校高中生除了母語瑞典語、另一官方語言芬蘭語、第一外語英語之外,大部分還會學至少一個語言,當時學校提供德語、法語、西班牙語跟俄語的教學。)但是也不會因為芬蘭小而過度自卑。另外因為沒有悠久歷史的包袱,也不會自大,反而能看清自己的優勢與劣勢,以務實的態度面對。

另外,芬蘭人做事十分有效率,每個行業的人都有其專業,也儘可能以完成事情為目的,互相幫忙,因此在芬蘭辦事總覺得格外輕鬆。此外,他們對待外國人也很有耐心。記得我剛開始總是不會使用只有芬蘭語介面的提款機,因此會走到櫃檯,櫃檯的人總是告訴在櫃檯辦事要多收費,然後走到提款機旁教我使用提款機。一開始第一個念頭是這樣不是更花費他們力氣嗎?但我猜他們的出發點是教我一次之後,我之後就會使用了。(而不會覺得既然我不知道,那就收我的錢,或是懶得教我。)

不過這也跟芬蘭人少有關,因為人少,所以每一個人都很重要,因此教育的目的是儘量讓每一個人都可以發揮專長。另外,因為人少,很多地方都利用自動化的功能取代人力,譬如大部分加油站是由駕駛自己加油。譬如在超市結帳的時候,多由購買者自己裝袋,運輸帶尾端通常有一個可以撥往左邊或右邊的分隔,前一個人結帳之後可以撥到另一邊,讓下一個客人的東西往另一邊送,因此前面的人可以多一點時間裝袋。又譬如利用機器回收瓶罐並給出相對應的押金。

總之,不管是國家對外的態度還是個人做事的態度,芬蘭都展現了務實的一面。他們在乎實際上的內容,而不是空泛的口號。了解情勢,認真做好自己的專業。也因此讓人小到超市結帳大到國家整體政策都能感受到芬蘭的高國民素質。

芬蘭人的生活跟自然很接近。很多芬蘭人都有個度假小屋,春夏秋幾乎每個週末前往,夏天時常常會在那裡度過一兩個禮拜。那些小屋並不是豪華的別墅,通常是間小木屋,有時候甚至是自己蓋的。有的是以前居住的房子,現在老人家搬進生活比較便利的城鎮中心,老房子就變成夏天居住的房子。小屋的生活一般都比一般住家原始一點,例如沒有沖水馬桶、洗澡要用柴火燒水等等。在小屋通常從事一些戶外活動跟「過生活」,像是划船、游泳、採菇採莓子,悠閒地做飯、在戶外吃飯喝茶等等。剛回到臺北的時候不太適應好久沒有看到森林的生活。有時候在想會不會因為這樣的生活經驗,讓芬蘭人更加覺得自然是重要的。(譬如以我自己來講本來在臺北生活的時候好像覺得有沒有自然沒有切身的影響,但從芬蘭回來的時候會覺得希望常常看到森林,覺得走進山林很舒服。)

從能常常去小屋也可以看出來那時候的芬蘭人生活跟工作平衡的滿好的。一般父母好像六點前會下班回到家,很多家庭都五點半就吃晚餐了。

總之芬蘭一年的經驗讓我很喜歡芬蘭,常常想念芬蘭的人事物。我很喜歡那時候的芬蘭觀點,很喜歡試著從另一個角度看事情。甚至後來有時候遇到新的議題,會問說芬蘭人會怎麼想呢?我自己覺得很幸運去了芬蘭,在那裡得到的東西很多是出發之前想像不到的收獲。

(2015.9) 不過最近幾年芬蘭也面臨了一些挑戰。先是連續幾年經濟衰退,接著是最近歐洲各國面臨難民移民大量湧入的問題。這兩者也讓芬蘭社會開始出現支持右派民族主義的聲音。雖然目前支持多元文化的仍是主流,但是偶有新聞報導出現反移民的標語。另外俄國最近的擴張也讓緊鄰俄國的芬蘭緊張,且與俄國間的貿易停擺也讓經濟情況雪上加霜。


更多關於芬蘭的文章列表可以參見上方頁面芬蘭回憶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