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幾個主要的印象,多數是相對於在美國(尤其是紐約)居住的經驗,很多其實是對美國的牢騷。主要是覺得在冰島與人相處都滿舒服的,食衣住行都有很好的經驗,不需要花很多力氣來處理這些基本的事物。
(這篇不是遊記,另一篇簡短心得有提到這次在雷克雅維克喜歡的餐廳。)
1. 食物實在
並不是很精緻多樣的美食,一般人大概也很難覺得稱得上美食。但是我覺得不管是旅館或 hostel 的早餐,還是公路旁的休息站的簡餐,都算的上好吃,不致於難以下嚥。(這樣的標準似乎很低,但是美國或英國都做不到...)
簡單來說,在冰島八天的感覺是,即使是便宜住宿處提供的食物,也都是實在的食物,沒有過度加工的狀況,而且都有一定的品質。簡單的蛋或牛奶這種基本食物,好吃就可以令我滿足。
若以簡單的大陸式早餐為例,其實東西不多。會有幾種麵包跟硬麵包(在北歐很常見),起士、火腿或其他燻肉,番茄跟小黃瓜切片。另外有 skyr、優格或酸奶,飲料則是柳橙汁、蘋果汁跟牛奶。但是都是實實在在的食物,牛奶好喝、優格香醇、燻肉美味,硬麵包吃得到黑麥本身的香味。
簡單的早餐,但每樣都很好吃。 |
相對的,在美國廉價旅館的早餐則常常出現奶油不像奶油、起士不像起士、優格過度調味的狀況。其實也沒什麼,就只是過度加工的食物。(美國某些食物可怕的程度是極端到有的時候即使是免費的我也不想吃...)
離開冰島到了英國之後,住宿地方提供更豐盛的早餐,卻讓我們覺得不及冰島簡單的早餐好吃。每樣食物都實在、吃得到食物的原味,似乎是關鍵。
之前在芬蘭也有類似的感覺,覺得市面上的產品都有一定的水準。通常基本的產品選擇不多,就幾個品牌而已,可能家家戶戶用的都是同一款,但那一款往往讓我覺得很好用。感覺在美國反而因為選擇太多,且沒有一定水準,得花些時間跟金錢試用才會找到試用的款式。
我的疑惑是為什麼美國讓我的標準變得這麼低,為什麼在美國加工食物這麼普及,且便宜的食物往往是過度加工的食物?為什麼在美國市面上有很多不好用的商品?
2. 做事有效率
一般的店員、司機等等做事都算有效率,可以很快地把事情做好,也不會讓多餘的情緒影響處理事情。這點也是相對於美國,有時候美國人沒效率地令人驚訝,或是在處理事情的時候表現得很情緒化。
一個小例子是在藍湖(Blue Lagoon),感覺人很多但是一切井然有序。每個流程經過設計過,在第 4. 點會講細節,但除了應用科技之外,他們在每個地方也派人看大家有沒有需要幫忙,這些服務人員能很快注意到大家的需要,例如置物櫃滿了,就帶人到另一個更衣室,一切都很流暢快速,那時候的一個念頭是這在美國一般的地方好像不太可能做到...
有時候會想這是否與北歐國家過去生活困苦有關,他們需要克服天然資源困乏的狀態,加上人力稀少,每個人都得有效率地把份內工作做好才行。不過這僅僅是自己的猜想。
3. 人友善
美國人一定不會用「友善」形容冰島人,因為冰島人並不是特別熱情,也不會堆上笑容跟你講話。但是我覺得冰島人很實在,把事情做好,方便大家,該幫忙的時候提供有效的幫忙。我覺得我喜歡這種感覺,不會特別道歉或是說很多形容詞,但是實際上很有幫助。這好像是我在北歐國家普遍的感覺,滿喜歡這種氣質的,覺得相處起來很舒服,不知道是不是有點偏心 :P
前面提到美國人在處理事情的時候表現得很情緒化。
例如說,有次在美國郵局寄信用錯信封,郵局的人員除了指出錯誤之外,還花了一段時間用不悅的語氣教訓,說你們這些外國人總是弄錯,造成我們很大的困擾,然後日後信寄不到,又說是我們的錯。我忍不住建議說如果外國人老是弄錯,那你們可能可以做一個海報宣導,減少大家犯錯的機率。郵局的人回說,是你們的錯,為什麼會需要特別宣傳,這是常識啊。(我心裡想說,剛剛你說很多人都弄錯,那在外國人多的地方教大家美國的常識不是對大家都方便嗎?)總之,我覺得他跟我講我弄錯,我更正就是,實在沒必要憤怒地教訓我一頓。
有時候是無心之錯也會被教訓,譬如剛開始我沒有意識到去戲院看戲一定要讓服務人員指出我的位置在哪裡,有次我沒有注意到位置走道上有服務人員在跟另一位客人講話,以為只是兩個也是看戲的人在講話,就往位置走去,結果服務人員很生氣地攔住我說我應該要排隊,客人也跟著說「對啊我先來的,妳不可以插隊」,事後服務人員又特地來教訓我,說我不應該歧視他行動不方便,要對他有耐心(至此我才注意到他走路一拐一拐的)。根本沒有機會讓我解釋我根本就沒有這個意思,只是一開始沒有注意到他在帶位而已。這樣的事一開始常常讓我很生氣甚至沮喪,覺得被誤會了。雖然我的行為可能不禮貌,但你好好講就好了嘛,何必衍生出一堆根本不是我本意的解釋。(其實類似的事情在台灣唸小學的時候也發生過,不過在台灣一般來講好像不常被店員教訓。)
也因為這些事情在紐約發現自己不小心犯錯或造成別人不方便的時候會很緊張,往往出了紐約就覺得大家都好友善。
4. 應用科技、人民高水準
在北歐國家普遍有一個現象:因為人數稀少,常常用科技來取代人力。(北歐五國家起來也才大約兩千六百萬人。)
譬如這次在冰島機場可以自己托運行李,從 check-in 到把行李貼上行李條並放上托運帶都沒有經過服務人員。(還是有請服務人員幫忙的選項,但我選擇自己弄。)
我第一次體驗自助式托運行李,除了覺得很好玩,也在想美國為什麼沒有。其中一個念頭是擔心在美國會不會錯誤率很高,很多人弄錯,反而增加麻煩。那為什麼冰島人不擔心他們的人民或是訪客常常弄錯呢?
另外是在藍湖的時候覺得他們應用科技讓整個流程更順暢。買票入場的時候就發給每個人一個手環,這個手環可以用來鎖置物櫃或是消費。鎖置物櫃的方式是選定置物櫃,放入物品後,關上門後先用手壓著,然後在一定時間內用手環感應(數個置物櫃共用一個感應區),就可以上鎖了,之後可以用手環開啟這個置物櫃。另外在湖中或是休息區購買食物飲料也都是用手環感應。最後出場前拿著手環到櫃台結帳,結帳之後需要通過一個像捷運站的閘門出去,用手環感應之後,如果已經結清,會有一個小抽屜打開,把手環放進去,關起來之後,就可以推門出去了。感覺整個設計提供很好的使用者經驗。
美國絕對不是沒有這些技術,甚至有更加先進的技術,但是不知為何沒有廣泛應用在公共設施或是人們的生活中,更讓人沮喪的大概是民眾的水準也讓人擔心。(很難過我竟然會這樣想,但似乎不少住過紐約的人會往這方面想。)
5. 方便使用者的設計
例如許多旅館房間有床頭或是書桌旁的插座與整個房間的電燈開關,滿方便的,覺得是貼心的設計。相對的,這在美國並不是常見的設計。感覺冰島許多事物是方便使用者,而美國則是不會特別去思索改善。
床頭旁的插座與開關是滿普遍的基本配備,不過每個設計還是有好有壞 :P |
最後
旅行有趣的地方大概就是觀察到不同的可能性。譬如以服務來講,在台灣顧客至上的概念變成奧客文化,在美國尊重個人的原則卻造成傲慢甚至沒效率的做事方式。只看到這兩者可能會以為這是一種取捨,但是在北歐看到了另一種可能:店員幫顧客處理好事情,不卑不亢,店員與顧客雙方是平等的感覺。
當然很多事情冰島能做到做好也是因為地方小且人少,像是機場井然有序,入境或出境都很快速,不管是參加 tour 或是往返機場都可以用小巴士把每個人載到旅館等等,可能都是因為城市夠小才有辦法做到。在北歐常常能看到國家小的好處,好管理、管理成本低、容易有效率、可以快速更新技術、能照顧到每個人的需求,等等。
這次來冰島又讓我注意到好多美國或是紐約的缺點,最令人疑惑的大概是,美國這樣的國家為什麼能成為世界第一強國,又為什麼能持續吸引許多優秀的人前來?
美國確實有非常優秀的大學,非常優秀的公司,但是整體社會來講,感覺存在很多無法做好自己專業的人與給人民眾平均水準不高的印象。這樣的社會是怎麼造就這些最優秀的事物與環境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